专科能力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具象化呈现,更是区域医疗实力的重要标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之一,东莞正通过三甲医院集群、专科医院培优、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举措,推动医疗资源向“高质量” 跃升。
今年,南都东莞推出“王牌科室”栏目,聚焦东莞医院王牌科室,以专科实力构建区域医疗“权威坐标系”,为患者精准导航就医,解码诊疗逻辑;为医院搭建技术展示平台,呈现技术突破与服务下沉实践,展现东莞医疗在大湾区背景下的进阶与民生关怀。
在医疗江湖里,重症医学科堪称守护生命的 “终极战场”。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就是这片战场上 “开挂” 般的存在!曾成功救治反复心跳骤停超2小时的患者,跨市手把手教兄弟医院玩转ECMO,甚至带着危重患者 “跨境闯关”……当患者生命垂危、病情复杂危急时,这里总能成为生命的坚实依靠。
近期,南都东莞新闻部全新打造的《王牌科室》栏目走进该科室,深度解密其从死神手中“抢人”的硬核底气。
展开剩余88%生死线上 “极限救援”
改良ECMO技术为心跳停止患者夺回生机
2021年12月,一名老年女性因为重症肺炎入住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ICU,患者的肺部炎症已严重到影响气体交换,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心脏也因缺氧和全身炎症反应而功能受损,常规的治疗手段已难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经过初期诊治考虑该患者具备实施 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明确指征。
但这场救治并不顺利,在ECMO启动过程中,患者血管因长期疾病侵蚀变得异常脆弱,突发严重血管并发症,瞬间大量失血。监护仪上的各项生命指标如断崖般坠落,心跳骤停的警报声刺耳地响起,患者生命危在旦夕,抢救现场气氛瞬间凝固。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迅速组织重症医学、血管外科、超声影像科和介入科等专家启动MDT(多学科协作),在大量输血维持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实现了快速的下腔静脉修补。
该重症肺炎老年患者手术过程图。受访者供图
挑战并未结束,常规的ECMO置管路径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陈怿团队当机立断,提出创新性方案——通过双侧颈静脉置管运转静脉 - 静脉ECMO。这一方案在当时国内尚无先例,需要极高的操作精度与团队配合度。团队成员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床旁超声的精准引导下,小心翼翼地将导管经患者颈静脉置入上下腔静脉中,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毫米级,最终成功建立起生命支持通道。
最终,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在医院多学科努力下,该名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受访者供图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负责人陈怿称,这一病例是团队经历过的最高难度抢救,其成功救治意味着该院 ECMO 中心的发展逐渐步入成熟。
2024 年,团队在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年会上分享交流此病例,获得专家同道们的称赞,并将病例资料整理发表在 SCI 期刊中。
技术辐射 “江湖道义”
协助市内外7家三甲医院构建ECMO救治体系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不仅在自身救治上成绩斐然,还积极协助市内外多家三甲医院构建ECMO救治体系。
2020 年 9 月 24 日,东莞市儿童医院一名 11 岁患儿发生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急需ECMO治疗。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陈怿ECMO团队受邀支援。团队由 7 名专家骨干组成,经仔细评估确认存在ECMO治疗指征。但在与患儿家属沟通时,得知其没有经济能力支付相应费用,后经与当地医院沟通,决定暂免医疗费用。
2020年9月,陈怿ECMO团队受邀支援东莞市儿童医院。受访者供图
陈怿团队从设备调试、血管穿刺到启动支持全程指导,并通过微信群 24 小时在线远程指导患者诊疗。最终,患儿于住院 27 天后康复出院。
为表达对患儿的支持,出诊团队没有收取相应的诊疗费用。陈怿表示:“在生命面前,我们每个医者都怀着一颗仁心;我们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来救治每个脆弱的生命,这种成就感是多少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此次帮扶不仅是技术输出,更重要的是标准化体系建设。陈怿介绍,团队已陆续帮助本市内 5 家、市外 2 家三甲医院构建 ECMO 救治体系,协助培训医护人员掌握 ECMO 穿刺、监测和管理技术,并共享医院在 ECMO 管理中积累的临床经验。
陈怿ECMO团队和深圳三甲医院团队合作。受访者供图
截至 2024 年,经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支持并开展 ECMO 的医院中,多家单位 ECMO 实施例数均已突破 20 例/年。在该院的推动下,东莞 ECMO 年度例数和整体救治水平跃居全省前列。
硬核装备
已建成“四大核心技术矩阵”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9年,是东莞较早成立的重症医学专科。
陈怿表示,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的“核心枢纽”,“与其他科室相比,我们更强调多器官功能支持的系统性和生命救援的时效性”。他认为,重症医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之一在于技术创新。
陈怿认为,重症医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之一在于技术创新。
2018年国内ECMO技术尚处个别高级医学中心所掌握,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率先引进并成为东莞第二家独立开展ECMO的医院。
陈怿介绍,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简称,其核心设备就是“体外膜肺”,也就是以此替代了人体内肺脏的呼吸换气功能,让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身体各处,让心、肺器官得到休息调整后更好为身体服务。它是代表一家医院,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危重症整体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
ECMO是代表一家医院、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危重症整体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
数据显示,自2018年开展ECMO技术以来,科室累计实施近400例,2023-2024年连续两年稳居全省前10名,多次登上国内外学术会议分享经验,疑难重症救治能力跻身省内先进行列。
引进ECMO技术后的第四年,即2022年底,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入选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科室。与此同时,科室也已形成了ECMO、微循环可视化监测技术、重症超声指导下的快速诊断体系以及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四大核心技术矩阵”。
重症超声指导下的快速诊断体系缩短休克患者病因判断时间至15分钟内。
陈怿指出,在发展过程中,科室以脓毒症、严重创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各类危急重症的救治为核心,开展体外生命支持、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管理等多项先进技术,在市内首创双腔静脉-静脉ECMO插管技术,已成为东莞及周边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三驾马车”并驱
剑指大湾区医疗学术高地
“重症医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挽救生命,更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体系优化,让更多患者获得高质量的生存”,陈怿指出,未来,重症医学科将围绕技术攻坚、区域协同、人才培育三大战略方向发力,建设成为辐射大湾区的医疗学术高地。
在技术攻坚方面,科室计划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ECMO、重症中暑和除草剂致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同时推动精准治疗和人工智能在重症医学的应用,例如开发 ECMO 系统性血管渗漏的早期预警模型,将预测准确率提升至 80%以上。
区域协同方面,2025 年牵头成立滨海湾复苏中心联盟,整合区域内 15 家医院的急救资源,建立“30 分钟 ECMO 救治圈”。东莞市滨海湾医院长安院区2028年投用后,ICU床位将增至60张以上,医疗服务能力将大大提升。
东莞市滨海湾医院长安院区2028年投用后,ICU床位将增至60张以上。受访者供图
此外,作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ECMO 培训基地创建单位、东莞市重症监护特殊专科护理培训基地,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未来五年将为周边地区培养 100 名掌握 ECMO、重症超声等核心技术的专科医护骨干。
从生死线上的 “极限救援”,到技术辐射的 “江湖道义”,再到未来规划的 “野心勃勃”,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用实力诠释生命战场上的最强 “特种部队”!
统筹:南都N视频记者 黄芳芳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芳芳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刘媚 除署名外
设计:甘丹
发布于:广东省加杠杆炒股票,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众和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