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则字字生莲;默,则静水流深
文/石方斋
年轻的时候,我说话像在赛跑,语速飞快,像竹筒倒豆子似的急着把话倒完,声音有时还会不自觉地拔高。结果呢?常常词不达意,甚至无意中伤到人,事后又懊恼不已。
后来,我观察一个朋友,她说话总是很慢,声音也不高,像山涧里平稳流淌的溪水,温和却清晰。奇怪的是,她的话反而更有分量,能让人静下来,忍不住想听下去。
毛姆在书里写过一个心理医生,说他:
“说话很慢,没有什么起伏……但那里面有种音乐感,像是温柔的摇篮曲”,能让疲惫和焦虑悄然退去。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恍然大悟,朋友身上那种莫名的“力量感”,原来就藏在这份“慢”和“柔”里。
展开剩余70%前几年,我开始笨拙地模仿,尽量让自己说话声音低一点、慢一点。真神奇,声音一沉下去,似乎真的多了一点“磁性”,不再是飘着的,而是稳稳落在地上,自己也跟着踏实了些。语速慢下来后,我的脑子也终于能追上嘴巴了。一句话要说出口之前,我可以想一想:这话非说不可吗?能说得更好、更暖一点吗?
哲学家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我想,将说出口的话,慢一点表达,或许能让这个“家”建得更安稳、更宜居。
至于在与人交往时,敢于停顿,卡壳,沉默,也是我以前不敢想,但是现在执行之后,确实从中发现了不少妙处。因为在那短暂的空白里,是彼此珍贵的思考间隙,也是让话语沉淀的喘息。有时候,停顿一下,不仅显得更从容、有条理,也给了对方消化和理解的空间。就像一幅画需要留白,好的对话也需要呼吸感。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慢一点说话,本质上是让自己放松下来。告诉自己:“别紧张,就把眼前的人当成老朋友吧。行就行,不行就拉倒。”当我这样跟自己内心的“小孩”对话时,“松弛感”就来了,它像是卸下了一层无形的铠甲,让真实的、不那么完美的自己透透气。当我们不再急于证明什么、防御什么,沟通的压力就被卸载呢,交流反而变得更加真诚而流畅。
当然,最难修炼的,是在情绪翻涌时——尤其是愤怒时——还能保持这份“慢”和“低”。多少次,刻薄的话像刀子一样到了嘴边?但我们都知道,怒火的灼烧是一时的,刻薄的刀痕却可能留在别人心里很久很久。
慢慢地,我懂了:要么说善良的话,要么保持沉默。这不是压抑,而是选择——选择用温柔来安顿内心的风暴。温柔地说话,不是示弱,恰恰是内心有力量的表现,是“柔中带刚”的真功夫。
言语的温度可以是伤人剑,也可以是渡人舟:怒语如刃,刻骨一生;善言如光,暖魂长存。成年人的修行,是把情绪炼成静水深流。
我想,当我们放慢语速,降低声音,敢于停顿,本质上就是在向对方传递一种关注和尊重:我在认真地听,也在认真地表达。这种氛围本身,就具有治愈的力量,既治愈关系中可能的裂痕,也治愈自己内心的毛躁。
以言载道,以默养心。现在的我,依然在学习“慢”的艺术。虽然我有时还是会着急,会失言。但每当我意识到,并重新调整呼吸,放慢节奏,放低声音,那种内在的掌控感和随之而来的平和,都让我觉得:
说话慢一点,生活仿佛也跟着深了一点,稳了一点。 这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技巧,更像是一条回归内心宁静、连接他人温暖的小径。
如果你也曾为快言快语所困,不妨试试——让声音着陆,让话语从容。你会发现,世界并没有因此错过什么,反而赠予你更多理解和善意。
贵人语“迟”是种大智慧:说,则字字生莲;默,则静水流深
/END/
推荐阅读
七句悄悄话,送给总想“演好”人生的你
对这种玩笑,永远不要笑
你得学啊,不要等状态好了再开始
自己想通了,世界也会给你让路
找到那件让你“迷恋”的小事,心就安了
“他没错,可我好难过”:女性该如何走出情感漠视的迷雾
有哪些道理你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发布于:湖北省加杠杆炒股票,最大的合法配资平台,众和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